《法治日报》头版点赞嘉兴法院数字化改革
12月25日,法治日报头版刊登《嘉兴法院数字化改革从“盆景”走向“风景”》一文,点赞嘉兴法院“智能送达”“云上存证”“未来智能法庭”等一批改革成果从嘉兴“盆景”走向全省的“风景”。
“风啊,水啊,一顶桥”相约小桥流水,乌镇见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明热情拥抱。
“数啊,网啊,一世界”横渡数字海洋,两千余名嘉宾从五湖四海奔赴这场盛会。
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已拉上帷幕,而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与分论坛却让嘉宾们回味无穷。展会上,“全域数字法院”展厅5G+VR智慧法庭体验区里,嘉宾们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科技法庭现场。
在未来智能法庭模块,展区将乌镇人民法庭第二法庭的陈设复刻于此,来往嘉宾现场就能直接体验两公里外法庭里的互联网庭审模式。
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开庭时,法官面前的屏幕会分别显示庭审画面、电子卷宗、互联网庭审画面,当事人通过面前电脑可查阅电子卷宗,进行答辩、举证质证、辩论,增强了诉讼体验感。”
乌镇人民法庭第二法庭是“互联网法庭”,智慧庭审的人性化设置其实在法官打开审判法庭大门之前就已准备就绪:内部的灯光等逐次开启,调整至人体感受最舒适状态,让当事人缓解庭审的紧张感。
“现在开庭!”清脆的法槌声响起,庭审便正式开始。庭审中,除了电子显示屏方便阅卷之外,智能文书编写系统对电子卷宗、庭审音视频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和提取,智能生成裁判文书初稿,让法官集中精力专注于“审”“判”。
2016年,千年古镇“触网”不久后,乌镇法庭也开启了数字化变革。庭审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的使用试水成功,给了全体干警莫大的鼓舞,乌镇法庭也逐渐“驶上”智慧化转型的“快车道”。2021年3月,乌镇法庭这支平均年龄不超35周岁的队伍又积极投身到“未来智能法庭”建设中,以智能化打造现代化办案模式。
近年来,乌镇法庭率先在全省建设首个5G智慧法庭、首个“未来智能法庭”,通过AI“小智”、智能合议、“直通社区”等应用的建设使用,实现从“前端行为规范-纠纷分层过滤-智审-执行-大数据分析数助决策”全部贯通。2021年以来,法庭共审结民商事案件1136件,平均庭审时间缩短20%,金融案件庭审用时缩短至30分钟。
交通一张网,民生一张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4周年。4年来,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集群到创新协同,一体化为示范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嘉善法院巡回法庭就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根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全域协同”法庭工作联盟备忘录,向吴江法院汾湖法庭提出司法协作请求。后当事人通过跨域“共享法庭”进行在线调解,经两地法官辨法析理,耐心劝解,双方在线签署调解协议,一起陷入僵局的纠纷案结事了。当事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嘉兴两级法院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法院频频相聚于云端:通过“跨域司法一体化平台”实现跨省域执行“点对点”协作;共同评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典型案例;梳理分析各地同类案件审判情况并联合发布白皮书;商讨人民法庭如何发挥司法职能助企纾困……
11月8日,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三位院长在线会签《长三角跨域专业法官联席会议工作指引》,共同启动“长三角跨域审判资源协同应用”。
据了解,该应用将从跨域专业法官联席会议切入,推动构建长三角区域司法资源要素的跨域调配机制和协同办案体系。目前,来自长三角10个城市62家法院的470余名法官和30余名系统外部专家学者已入驻应用。
应用上线第二天,围绕一起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浙江嘉善法院、南太湖法院,上海青浦法院、金山法院,江苏吴江法院、姑苏法院就召开了跨域环资专业法官联席会议。
会上,六地法院分别介绍了审判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分享了办理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案件中的经验。既有法学理论的剖析,又有实务经验的总结,在争辩中启发思考、在交流中促进共识,为总结审判经验、促进裁判尺度统一提供了新路径。
随着银杏季的来临,无数游客来到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梅花洲踏秋赏杏。徜徉于美景中的游客很难想到,在这幅小桥流水图景背后,景区一度因开发商、运营商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那么,梅花洲是如何重焕生机的?
近年来,景区在经营中风险逐渐显现。后来,南湖法院“企业风险智治”应用第一时间捕捉到相关企业涉诉、欠薪等信息并生成红色预警。经联席会议多次研判,从关注到扶持,风险仍不能消除后,当地政府决定商请法院采用“预重整+重整”模式,挽救企业。
最终,经协同高效办理,南湖法院仅用44天,就完成了原本平均需要400多天的破产重整事项,不仅保障了景区的完整性和运营的统一性,更消化了潜在诉讼和执行案件700余件。
梅花洲景区能顺利渡过难关,“企业风险智治”应用功不可没。
南湖法院副院长郑欣娟告诉记者,“企业风险智治”应用聚焦企业风险治理中存在的前端风险隐患发现晚、中端研判处置协同弱、后端破产办理效率低三大难题,创新企业风险智治体系,推进“企业破产一件事”改革,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企业风险预警、研判、处置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提升企业风险智治能力。
从归集分散在9个部门的涉诉、欠薪等13类风险信息,形成“企业风险预警信息库”,从而绘制企业风险精准画像;到探索企业风险分类处置,各部门联席会议按照不同风险等级设置不同的启动模式并形成会议纪要;再到生成工作任务一键流转、实时提醒、督办催办……“企业风险智治”应用正不断迭代升级。
据悉,该应用在“浙政钉”正式上线以来,有效提升企业风险的治理效能。目前已累计分类预警企业3499家,挽救经营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33家,启动破产清算程序企业69家,出清“僵尸”企业52家。
++